云南天文臺發(fā)現軌道不共面“三胞胎”組成的特殊聚星系統(tǒng)
【環(huán)球網科技綜合報道】11月22日消息,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官網了解到,云南天文臺雙星與變星研究團隊副研究員廖文萍和研究員錢聲幫等在聚星系統(tǒng)中的密近雙星研究方面獲新進展。他們發(fā)現軌道不共面的“三胞胎”三星組成的特殊聚星系統(tǒng),為探討密近雙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天然的天體物理實驗室。
據介紹,雙星天貓座CN處于由三顆光譜型完全相同的子星組成的三星系統(tǒng)中,但這三顆子星是否真正有物理上的聯系以及它們的物理和軌道特征等仍不清楚。為研究它們的軌道特征和探討密近雙星的形成演化,研究人員利用云南天文臺1米和60厘米望遠鏡對其進行了近五年的不間斷監(jiān)測,獲得了天貓座CN的系列掩食極小時刻,并結合SWASP、KWS等空間觀測資料,對該系統(tǒng)的軌道周期變化進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發(fā)現該食雙星的掩食光變到達地球的時間呈現周期性變化(光時軌道效應),揭示了它們是物理上有聯系的“三胞胎”三星系統(tǒng),第三天體圍繞中心食雙星做偏心軌道運動。
通過對分光、測光和光時軌道效應的綜合分析,研究人員發(fā)現第三天體與中心食雙星的軌道不共面,第三天體軌道面與食雙星軌道面間的夾角高達65度。這些結果表明,第三天體通過抽取角動量驅使中間密近雙星的形成。興隆2.16米望遠鏡的低色散光譜觀測分析結果顯示天貓座CN的金屬豐度僅為太陽的五分之一。該“三胞胎”三星系統(tǒng)子星間的不共面、偏心軌道和低金屬豐度等特征表明天貓座CN能為聚星系統(tǒng)中密近雙星的形成提供重要信息,這也是當前聚星系統(tǒng)研究領域一個活躍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題。
據悉,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國際天文學雜志《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 21-12-30科研人員研發(fā)出水面智能保潔無人子母船系統(tǒng) 搭載動態(tài)避
- 21-12-31迄今最輕鎂同位素誕生
- 21-12-31我國瞄準智慧育種4.0時代進發(fā)
- 21-12-30研究人員開發(fā)出可自修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運行500小
- 21-12-30氣候變暖影響下,這種動物或將面臨“性別失調”
- 21-12-31控制調節(jié)性T細胞發(fā)育的生化“開關”找到
- 21-12-30韋布發(fā)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務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歲 太平洋巖魚的長壽秘訣人類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數字化解封”
- 22-04-20超聲波為水下儀器和人體植入設備充電

